数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19 16:45:06
数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数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数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数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1.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不仅引发了人文精神讨论,而且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已遍喻社会.“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诸词终于在20世纪末进入汉语.但这些名称概念(从“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到“人文科学”)学理内涵该怎样理解呢?它们在根本上归属人文科学原理.这也就是本书的内容.就其主要方面而言,人文主义(Humanism)归属于思想史范畴,同一大类的还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精神等,它们表现为社会思潮和思想主张立场;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归属教育学教学科目分类,人文素质概念即定位于人文学科教育原理;人文科学(The Human Sciences)则是从哲学高度对包括人文主义与人文学科在内的人文活动原理的系统研究理论.?
上述三类研究不能彼此取代,例如,人文科学不能取代人文学科的功能.相反,三者总是相互关联的:人文科学总要依托人文学科教育形态,并且必不可免地具有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
2. 就总体而言,人文主义、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论域的形成与突出,是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现代性(Modernity)的现象.尽管人文主义与人文学科在东西方都有其古典形态,但是,脱离现代化背景、非历史地将古代人文传统形而上学化,只会模糊与遮蔽人文思想的现代性特质(详见本书第一章第四节).?
人文思想是对现代化的回应.人文主义对现代科技商业主流的抗衡,在学术与教育思想中反映为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自觉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区分的方向.这一区分至今仍在继续中.作为学科学术分类,“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词语迄至20世纪80年代才确定地进入以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为核心的汉语文化圈,落后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现代学科分类进入中国近一个世纪.
反思省察现代化及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科技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进而从更加远大完整的人文视野协调与规范现代化,需要拥有区别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人文科学系统理论根据.无论中外,使全社会了解人文科学观念,尚有待相当长时期的努力.国际学术界迄今也未有统一、成熟的人文科学理论.进入人文科学理论学习伊始,即有必要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前沿性与探索性.这一特性同时表现了人文科学方兴未艾的生命力.在专业技能与知识结构加速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原理性知识核心结构的举一反三“迁移”(Transfer)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更为根本的不是既有的知识,而是不断创新知识的人文主体性智慧、意志、情感素质.人文素质又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包括知识应用在内的全部人类行为的价值判断根基.从而,人文科学势必在21世纪占据空前重要的地位.?
3. 但人文科学的现代性不能仅仅归结为与现代化科技主义的抗衡.与将人文性同科技生产活动对峙而囿限于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浪漫人文主义有别,马克思将人文性视为以劳动为基础的对象化活动,因而现代科学技术恰是人文科学最重要的对象.人文科学批判唯科学主义所造成的人与社会发展的片面化乃至从人伦到自然生态的危机,同时揭示科技活动所深层依赖的人文价值动机系统与科学精神的人文性质,以及人文素质又如何凭藉科学技术活动辩证与历史地发展生成.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在现代化历史条件下分蘖出来的对立统一矛盾体,二者在当代科技与人文形势下已经趋于相互渗透与依赖.马克思因而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ZW(〗《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128页.〖ZW)〗在与科学技术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人文科学,是进入这一领域学习与研究的中心线索.?
4. 作为人文主义与人文学科的原理,人文科学概论从历史(现代化—现代性)与逻辑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人文主义、人文学科与人文科学自身的历史起源及形态演变、对象与方法、范畴与逻辑、功能与现代意义等.?
人文教育是从幼教、初等、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乃至贯穿人一生的活动.人文教育的主干或基础是实践性感知情意性的教化活动,它集中于未成年阶段.作为人文教育观念形态或理论形态的人文科学,则随着成人理性地位的提高而增强影响.在人文科学意义空前重大的21世纪,已有必要不仅从深化与融会贯通师范院校、文科院系专业角度,而且有必要立足于未来社会均衡健全发展高度在全部高等教育中普遍开展人文科学教学,即对未来社会的中坚骨干阶层施行原理观念水平的人文思想教育.对于文理各科研究生来说,人文科学原理则是知识发生学深度的文理学科边缘融会贯通训练,它具有创造学的意义.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说,本书所提供的人文科学原理以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应当是21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知识结构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5. 人文科学赋予人文主义与人文学科纷繁的历史经验形态以原理统一性,使之在更为深刻与普遍的系统关联中获得准确定位.例如,当代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一种发生广泛影响的观点是,将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马克思人文主义主要归结于反封建的启蒙主义,从而断言人文主义思潮缺少反省现代化的能力.论者未能区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人文主义与19世纪人文主义不同的现代性,也未能省察到中国当代思想解放运动中欧洲不同阶段的两种人文主义同时并存的复杂性,从而未能认识人文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人文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现代性批判的历史地位.?
又例如,目前仅有的几种人文科学概论著作几乎均有以人文学科特定科目取代人文科学原理的问题.由于缺乏明确与统一的人文科学原理,这类著作或者甚至未能区分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而以所谓“大文科”理解人文学科,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与传统文史哲类的历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等混糅为不伦不类(似乎近于百科全书)的编纂读物,却统称“人文科学”;或者虽然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区分开来,却仍然立足于传统文科观念而将人文学科固定化.这种编撰角度不了解人文学科的学科种类范围的变迁流动性与不确定性:古典人文学科甚至包括现代理科的算术、几何学、天文学,而人文学科传统科目的文法或语言学,在当代日渐定量化为电子计算机的分析对象后,也与物理学的界线越来越模糊了.反之,如果为发展自己思维能力而修习高等数学,在这种特定态
度下,高等数学就是典型的人文学科.在这种判断背后实质拥有坚实的人文科学原理标准.离开人文科学原理而仅凭文科外在类聚的编纂,不仅无法构成一部统一的原理性的著作,而且由于这些学科早已在中小学阶段被一一讲授过,它们根本没有理由如此简陋地以提要方式重新教学.?
6.强调人文科学对于人文学科的原理统一性,并不意味着人文科学原理可以取代人文学科诸多学科教学.人文学科承担着从各个学科角度培育人文素质的教化实践功能,这种实践教化性质所以不能被观念理论形态的人文科学原理取代,一是由于人文学科教化的实践性(包含知意情的感性)必须体现于各门人文学科践履过程性中;二是与此种践履过程性紧密关联的人文学科的具体性与个案性对概念思维的限定.从而,人文教育必须渗透于义务教育阶段为主干的普通教育全过程中;高等教育的人文科学原理教学只构成为人文教育这一总体工程的观念理论部分.?
更为深刻的限定在于,人文学科的践履性与具体性、个别性在根本上无法被某种抽象的概念理论体系所概括.在这个意义上,现代语言分析哲学批判抽象概念僭妄概括个别事物的本质主义迷误,对于人文科学原理的功能范围与限度具有警戒意义.这意味着人文科学概念原理即使尽量避免或弱化自然—社会科学式概念逻辑的僵硬框架,也仍然与生命运动体的人文素质“事实本身”(胡塞尔现象学运动的口号:“回到事实本身”!)无法最终吻合而保持着不可消弭的区别.从而,人文科学原理如果不愿僵化为抽象概念符号体系,就必须在创造人文科学自身特有的范畴、逻辑、方法的同时,与人文学科保持不即不离的张力关系:如果人文科学不保持对人文学科的原理区别,它就将消解自身的理论形态而不复存在;如果人文科学不保持与人文学科的亲合,它就将丧失人文科学逻辑概念体系内在的生命灵动而与自然—社会科学无法区分.〖ZW(〗参阅尤西林:《人文学科及其现代意义》第四章第七节“回到事实本身”,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ZW)〗这后一点意味着对即将进入人文科学领域者的一个建议性要求:不仅要准备大脑抽象升华的思辨,而且要敞开一颗内省敏感且蕴含着向往美好人性理想激情的心.
内 容 简 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原理性的人文科学概论著作,它提供了人文科学的起源与现代性发展的关系、人文科学的对象与方法观等系统的学理.人文科学不仅为人文学科提供原理,而且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提供价值观背景与动力学机制的解释,同时它还对作为社会思潮的人文精神与更为普遍的日常生活提供基本的指导.人文科学的重要性在21世纪已空前突出,本书因而是文理各科研究生与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教科书.此外,本书作为对人文科学这一前沿论域探讨的学术专著,不仅包含有诸多新意阐发,而且较多地综合了有关学术的最新成果,因而又具有科研参考与文化修养的阅读价值.
参考资料:http://www.hep.edu.cn/news/commend/renwe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