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3:44:33
西安事变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背景: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共产党中央红军抵达陕北
  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
  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中共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
  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由刘志丹率领的红军表面上进军河北、热河对日军作战,实际却向太原推进的过程中和阎锡山的部队发生冲突.刘志丹战死,红军撤退.
  两广事变
  两广事变,又称六一事变或西南事变.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痛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对中国土地的践踏,决定率所部北上抗日,收复失地.6月2日,致电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请求准许粤桂部队北上.然而不久后广东将领、飞行员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并对两广所谓的“北上抗日”说加以抨击.“南天王”陈济棠垮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对蒋中正表态归顺.   由于,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尤其是兵不血刃,便使当时叛逆性最强、实力最大而位居国内半独立的诸省之首——粤桂湘三省伏首听命),使蒋中正声望提高.叛方空军驾驶员与将领的表现,也足使他相信“人民眼睛是雪亮的”,乱骂他“亲日卖国”的政敌是不得人心的——显然也使他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的正确性,益发坚信不疑.蒋中正便将预备征讨两广的中央师悉数北调,用来剿共,并准备将张学良的部队调离.然而也因蒋中正的过分自信,仅带少数文武飞往西安,结果西安事变时所有人都被扣留(因为当时论“造反”实力,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简直无法和两广部队相比).   因此,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因为两广事变的危机安然度过,西安事变在1936年的西安“非爆发不可”.
  东北军剿共遭遇失败
  1935年9月20日,蒋中正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   1935年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精锐部队,装备精良的109师孤军挺进陕北的吴起镇的方向,以往能征善战的师长牛元峰严重低估红军的作战能力,对红军的机动作战的能力估计不足,部队刚走到直罗镇,原以为离中央红军还很远,在布置完侦查岗哨以后,就安心睡觉,没想到红军用一夜时间即快速赶到,并在直罗镇罗织了一个包围圈,与22日凌晨拂晓突然发起进攻,毫无防备的东北军立刻被冲散,牛元峰从睡梦中醒来时,看见漫山遍野已全是红军.牛元峰逃跑,但无法逃出红军的包围圈,在绝望的境地,他掏出手枪让副将打死自己,牛元峰被副将枪毙后,副将亦被红军俘虏.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师的士兵.   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共产党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张学良与中共的秘密接触
  1936年4月起,张学良开始了和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接触.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同机的还有王以哲、刘鼎.1936年9月,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双方正式结束敌对状态,中国工农红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形成了拥护“民族统一战线”的“铁三角”.张学良向红军提供了大量的过冬棉花,药品、新鲜食物等物资,解决了红军过冬的燃眉之急.另外,当时邓小平病重,生命垂危,无药可医,也是张学良的援助救了他的性命.张学良不但接受并积极学习共产主义思想,还向第三国际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但由于张学良的父亲有杀共历史,入党申请被拒绝.
  蒋介石撤销张学良职务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抵达西安,给张学良造成良好的政变条件.张学良正犹豫不决之时,蒋介石召见邵力子及十七路军、东北军军师长以上官员,造成张、杨的恐慌,杨虎城出于公心,屡次向张学良提意见,遭拒绝.后来又找见邵力子,让他通知大公报社可以发表对张、杨的弹劾,并撤销职务,引起社会各界不满.张杨由此发动西安事变.
  历史意义: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的机会. 西安事变后,日本军加速了其侵略中国的计划,并在西安事变后之七个月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