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4:06:05
“阴阳”什么意思

“阴阳”什么意思
“阴阳”什么意思

“阴阳”什么意思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编辑本段]阴阳的现代定义
定义3 阴阳就是在同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全集U)”下的两个种概念“阴(集)和阳(集Y)”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变集)”肯定对象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变集Y)”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Y=0),又相互互补(∪Y=U=1,1-Y=),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对立统一整体)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阴阳外延的和或并(+Y=∪Y=U).
(1998年,1999年.数理阴阳与实质,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中医应用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补充说明:
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对这些正反现象,中医用阴阳来加以概括.从每组正反两方面对立的意义来说,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因此,阴阳八纲中总纲,一切病证都可以归之为阴证或阳证的大原则中.
一、阴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气短懒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脉沉细无力.
二、阳证: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饮冷,尿赤便干,苔黄,脉数有力.
此外,临床上还有阴虚和阳虚、亡阴和亡阳等证.这些病证的名称中虽然都有阴阳,但实质上都是以虚证为主,应属阴证.
三、阴虚:由于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所致.主证为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尿少而黄,大便秘结,舌红无苔,脉细而浮有力,重取则无脉.
四、阳虚:由于阳气不足,“阳虚则生寒”所致.主证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苔白,舌质淡,脉细无力.
五、亡阴:汗多而粘,口干喜冷饮,烦躁,面色潮红,畏热,舌红而干,脉虚数而无力.多见于大失血或脱水的病人.
六、亡阳:冷汗出,恶寒,手足厥冷,气息微弱,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多见于休克的病人.
[编辑本段]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编辑本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编辑本段]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周易_中有阴阳对演图.如上图:
[编辑本段]阴阳分形集
阴阳五行分形集
中医古老的"阴阳说"实际上是最古老的"朴素文字分形论",它是以阴阳的二元(或三元)为分形元的二分(三分)法,具有分形自相似,无标度,多层次的二(三)进制,循环,放大或缩小的最简单,最古老的"中医分形集"之一,其分维是1(相似维数).可以容易地构造出阴阳分形集,它们类似康托集(见邓宇等的"中医分形集";.邓宇等的"阴阳的科学本质及数理化建构"1998,2:59-61).
[编辑本段]诸子中的一家
中国春秋战国时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等10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以孔子 、孟子为代表)、墨(以墨子为代表 )、道(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 、法(以韩非子为代表)4家 . 代表他们政治和学术观点的著作分别是《论语》、《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
[编辑本段]五行解释阴阳的最新解析
《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作者王英博士在对五行进行训诂之后,对阴阳作出如下解析:
阴阳哲学研究的是天地变化之道,万物运行的法则,生命变化的规律,生命内部的制约和支持关系,生命力的源头.这五点是对《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阴阳五行理论内容的提炼:
第一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天地生成和变化.中国古代认为在混沌之后,清阳上浮为天,浊阴下沉为地,所以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又认为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如在人体上:“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而这一过程和天地生成过程构成了天地之间的物质循环.
第二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万物运行的法则.阴阳用来阐述运动的不同方式、方向和结果[如在人体上:“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第三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变化规律.中国古代用生、长、收、藏来说明生命的变化形式和过程,而推动这一过程实现的力量就是阴阳[“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用来说明生命变化形式的“生、长、收、藏”.推动了生命过程的“生、长、化、收、藏”,形成终而复始的运动,这正是五行理论的内容之一.这也充分表明了五行理论是用来解释和落实阴阳理论的.
第四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内部的制约和支持关系[这种关系是用五行理论来表达的,具体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说明:“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张介宾:《类经图翼》卷一《五行通论》);“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生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同上);“盖五行之中,有生有化,有制有克.”(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八《六微旨大论》)].
第五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能力的源头.在中国古代,道家和医家都是用“神明”来描述生命的生灭现象和能力[“其生物也,莫见其所长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伤而物亡,此之为神明.”(《淮南子 泰族训》)].阴阳正是这种生灭现象发生的原因,因此也就是用来理解生命现象的.
上述五个方面代表了中国古代对天地、生命的基本看法,被《黄帝内经》归结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