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潭水鳜鱼肥诗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1:45:05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潭水鳜鱼肥诗意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潭水鳜鱼肥诗意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潭水鳜鱼肥诗意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潭水鳜鱼肥诗意
渔歌子,词牌名
渔歌子①•【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叟.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渔歌子,词调名,又名渔父歌.本为唐朝教坊曲.分单双调两种,单调27字,五句,四平韵;双调50字,仄声.张志和《渔歌子》共有五首,全是单调.
【释词】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不须:不需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
④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品评】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 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西塞山在长江边.
张志和的《渔歌子》到日本
中日友好,早在唐代就形成高潮.日本先后派往中国的“遣唐使”有十三次,历尽艰辛险阻的中国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更属美谈,鉴真与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对中日邦交的贡献,铭刻史册,人所周知.
然而,为奠定中日友谊丰碑,立过“特殊”功劳的,尚有位不出国的使者,他便是唐代文学家,自称“烟波钓徒”的张志和.张志和的名词《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清人刘熙戴的《艺概》曾将它誉为[风流千古]的佳作.它不仅是中国唐词的宗祖,而且也是日本词学的开山.
张志和的《渔歌子》宛如架于中日之间的一座彩虹之桥.《日本填词史学》中有所记载:大约在张志和写成《渔歌子》四十九年后(公元八百二十三年,即日本平安朝弘仁十四年)词传到日本.当时的嵯峨天皇读后备加赞赏,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其时皇亲国戚、学者名流,皆随嵯峨天皇和唱张志和的《渔歌子》.诚然,张志和未曾赴宴咏和,实为憾事,但和者争相仿效《渔歌子》而作,《渔歌子》拨响了中日人民的心弦.近代老词学家夏承焘,在咏嵯峨天皇绝句中曾云:“一脉嵯峨孕霸才……桃花泛飘上蓬莱.”正是对此极好的赞颂.
日本嵯峨天皇对汉诗造诣很深,在宴会上亲作五首,其中第三首曰:
青春林下渡江桥,湖水翩翻入云霄.
闲钓醉,独棹歌,往来无定带落潮.
席间天皇年仅十七岁的女儿内亲王智子,聪颖过人,她吟和的两首,更为神社开宴生色不少:
春水洋洋沧浪清,渔翁从此独濯缨.
何乡里?何姓名?潭里闲歌送太平.
这些词章,有十三首收录在日本《经国集》里.近代日本学者浦松友久,在《关于越调诗的二、三问题——唐代新声在日本的遗留》论文指出《越调诗》的体裁特点很容易使人联想起《经国集》卷十四保存的《渔歌》组诗,关于这一组以嵯峨天皇的五首诗为中心的十三首诗,是一些与《渔歌子》谱系,即以张志和和《渔父》为原作的称为[词]的 诗歌新形式有关的作品.
可见,张志和的《渔歌子》对日本词学的血缘关系,是不同寻常的.
点评: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风流千古.东坡尝以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尤未如原词之妙通造化也.太白菩萨蛮、忆秦娥,张志和渔歌子,两家一忧一乐,归趣难名.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