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安娜·卡列尼娜 简短的读后感SOS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9:21:12
求安娜·卡列尼娜 简短的读后感SOS啊

求安娜·卡列尼娜 简短的读后感SOS啊
求安娜·卡列尼娜 简短的读后感
SOS啊

求安娜·卡列尼娜 简短的读后感SOS啊
《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是我读过的相对比较优秀的一部小说.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大家都说自己活的是有罪的或者没罪的,但是读了这篇文章让我觉得我们有罪,是因为我们没有去拯救像安娜一样的人,拯救像她那样美丽而高尚的灵魂.因为我们是懦夫,是自私者,是靠良心的怜悯而活着的人.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我们自己.我们企盼着幸福有一天会来到身边.它会伴随着我们,直至我们生命的结束.这是个被压抑的充满勃勃生气的女人,安娜因为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对爱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伏伦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十分肤浅.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伏伦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使伏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安娜和伏伦斯基的爱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道家说,无为而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当在爱的纯洁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安娜是另外一个人的妻子,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是社会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在爱情的对面,是长期的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这种大众意志有时表现为道德,有时表现为法律.而伏伦斯基是一个始终属于世俗的人,他没有勇气与他过去的世界完全断绝,他无力反抗来反对这种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也就无法帮助安娜摆脱极度危险的精神危机.伏伦斯基和安娜的灵魂属于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他们虽然一见钟情,但他们貌合神离,相距遥遥,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当安娜孤独无助的时候,伏伦斯基选择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种花花世界里.对生活和理想彻底失望的安娜选择了自杀.她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与不幸.她需要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她用她的方式寻求到心灵的完全宁静.安娜最终没有与现实妥协,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人.很难说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能够容纳安娜这样的女人,我们都企盼着理解、宽容、仁慈,我们都希望我们的世界和平、安宁、充满人性.但悲剧总是一天天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如果我们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能宣扬纯洁的生活,我们的世界不知将会走向何方.当邪恶在社会中横行的时候,纯洁和高尚的东西反而显得愚昧可笑.这是我们的现实.而文章的作者托尔斯泰和他的安娜一样,直到生命终结,都不与不合理的现实妥协.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塑造了一个真实的灵魂,她是那么美,洁白无暇,气质非凡.这个灵魂只会活在托尔斯泰的心中,因为这是他心目中的完美,是他灵魂中的至洁至纯.她就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她就是美本身.而她又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部分,我们读到她的人都会在她的身上看到自身的善,看到内心深处的真诚愿望,没有任何的虚伪和矫饰的内心世界.正是在作者近乎苛刻的追求中,小说的重心有了巨大的转移,安娜由最初构思中的"失了足的女人"(她趣味恶劣、卖弄风情,品行不端),变成了一个品格高雅、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幸福的"叛女"形象,从而成为世界文学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