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中写出杨太真怎样的情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4:51:51
长恨歌中写出杨太真怎样的情感

长恨歌中写出杨太真怎样的情感
长恨歌中写出杨太真怎样的情感

长恨歌中写出杨太真怎样的情感
(一)《长生殿》作者洪升的命运悲剧
  洪升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剧作家,他的《长生殿》成为昆曲的精华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他与孔尚任齐名,有“南洪北孔”之美称.但是《长生殿》作者洪升一生非常坎坷,他的命运是一出让人扼腕的悲剧.
  洪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出生于清朝初年,他年少时,就擅长写诗词,小有名气,但生活多漂泊.从他的《乌夜啼》中可以看到他生活的痕迹:“暗潮生,斜日坠.瓜步晚云初霁.离别苦,客途难.江风吹暮寒.疏窗静,孤帏冷.旅梦还家才醒.年少日.客中多.好春能几回.”(引自《清词选》中州书画社出版,1982年8月第一版,第60页).他25岁前就到过北京,并写过《燕京客舍生日作》.后来,因家庭受到清王朝的迫害,弟兄都流离在外.之后,他屡次考举不第.后来托了人情,再次北上,在京城的国子监做了个小监生,(类似小办事员).一干就是十多年.但才华横溢的他,怎甘如此沦落,就业余搞起了创作.他写有《昉思词》二卷,《四婵娟词》一卷.并在继承前人《长恨歌》和《长恨歌传》以及《梧桐雨》、《杨太真外传》的基础上,开始创作《长生殿》昆曲的剧本.历经十数年,三易其稿,终于在他四十一岁的时候完成.那年是康熙二十七年.
  他把毕生的才华都倾注在《长生殿》的写作中,而对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死相依的伟大爱情,进行了超乎前人的歌颂.“都生难遂,死要偿,噙住了一点真情,历尽千磨障,纵到九地轮回也永不忘,博得个终随唱,尽占断人间天上.”(引自《长生殿》[东原乐])
  可是,他高兴得太早了.当他纠集了几个螟蛉,请了几个幕僚同事,在自家院子里排练演唱自己创作的剧本时,恰逢佟皇后驾崩.按当时大清律规定,丧葬期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尽管他偷偷地搞,还是有人把他告密了.清兵闻讯把他家的院子围个水泄不通,捉拿到51人,全部铛螂入狱.他和朋友在囚牢里被关了十年.后来赶上大赦,他和朋友才恢复自由.那时他已经年逾51岁了.此时的洪升,一文不名,无家无业,在京城混不下去了,靠朋友凑钱,买舟南下.到了南方,一位豪绅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父亲闻之大名鼎鼎的才子洪升路过此地,忙派人请到家中,并花钱请当时有名的昆剧班子来家里排演著名的《长生殿》.经过排练,终于以堂会的形式在曹寅府正式上演.慷慨的曹寅邀请四方名士共赏这一杰出的大戏.据记载,在曹府《长生殿》连续三天才演完,其轰动效果,十分空前.坐在主桌嘉宾席上的洪升看到自己的剧本终于搬上舞台而且是如此成功,十分陶醉和感慨.为了这一天,他耗尽毕生心血,受尽牢狱之苦.戏演完了,洪升在朋友的祝贺声中喝得酩酊大醉.
  醉酒的洪升仍不尽兴,就乘舟赏夜色,思绪还陶醉在戏里,那行云流水的唱词和曲调还回响在脑海.那种畅快是一生从未有过的.然而就在他纵情湖光山色的时候,不慎落入水中,待朋友闻讯捞他上来时,他的灵魂已经驾鹤西去.
  一代才子,就这样结束了人生的旅途.其悲剧的确让人扼腕长叹.但是他却给后人留下了一部伟大的剧作.尽管,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今天才可以看到这部剧的全貌,才可以欣赏到这部伟大的作品,但是我们这些后人无不对这位伟大的剧作家表示深深的敬意.
  (二),《长生殿》作品的主题
  “ 唱不尽兴亡变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大古里凄凉满眼对江山.我只待拨繁弦传幽怨,翻别调写愁烦,慢慢把天宝当年遗事弹.”(《长生殿》[转调货郎词])在剧本开篇,这一段词已告诉我们,《长生殿》不仅仅是要讲述李隆基和杨玉环悲欢离合的故事,而是要写出天宝年间的全景式的历史.作者继承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白朴《梧桐雨》的艺术成就,用人间天上、现实与幻景交错的艺术手法,将唐朝皇帝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缠绵悱恻的生死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凄婉动人.同时,作品用全景式的描述,以李杨故事为中心,反映了长期以来积聚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皇帝却纵情声色,听信谗言,特别是重用了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弄得朝政日非,人心涣散,最终导致爆发了“安史之乱”、使百姓遭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浩劫.揭示出朝廷内外复杂的矛盾斗争,是导致社会动荡、国事衰微的原因,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必然悲剧.所以说,作品的主题宏大而深刻.
  过去由于《长生殿》是建国以来的禁书,所以,就连大学的文学史都歪曲了这部作品的主题,认为是“封建糟粕”.因此,当我们重新审视这部伟大的作品,才发现,绝非那些“盖棺定论”那么不值一读,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应该大力继承和弘扬的优秀文化.
  (三),《长生殿》作品的艺术特色
  《长生殿》是中国戏曲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杰出作品.之所以传到今天魅力不衰,是因为其独特的艺术成就.
  第一, 作品规模宏大,全景式反映历史,是一部唐朝天宝年间史诗性的鸿篇巨制.
  全剧共分五十出,每一出的标题仅两个字,如果串联起来,你会发现,就是唐天宝年间最大事件的史诗概括,是以宫廷为中心,以帝妃爱情为线索,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如,定情,贿权,春睡,幸恩,权哄,合围,夜怨,侦报,密誓,陷关,惊变,埋玉,献饭,冥追,骂贼,闻铃,情海,剿寇,哭像,刺逆,收京,看袜,弹词,私祭,仙忆,改葬,雨梦,觅魂,补恨,寄情,得信,重圆.
  但作品不是繁杂的历史翻版,而是去掉了许多枝蔓,还把安禄山封爵之时,虚构了原本那时职位不高的杨国忠,此时已成为宰相,让安、杨的矛盾一开始就呈现势均力敌的角斗态势,宫廷裙带角逐,外戚与藩镇既勾结,又斗争.把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风貌,无不艺术地呈现出来.
  第二, 作品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丰富而复杂,人物命运烙印上时代悲剧色彩.
  李隆基作为皇帝,却性格懦弱,放国事不管,沉湎于声色.国事衰落,而他却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嗜好,命令从几千里外快马传送新鲜的荔枝.一路上,飞马践踏了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撞死了可怜的老人,官吏还沿途抢掠马匹,如土匪一样祸害百姓.李隆基和杨贵妃享受着新鲜的水果,而百姓却哭天天不应,诉地地不灵,投诉无门,痛不欲生.这种鲜明的对照,预示着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也为后来官兵哗变埋下伏笔.
  而李隆基在逃亡的路上,有百姓老汉主动为他送饭.虽然是粗茶淡饭,却让李隆基感慨万千.皇帝不能爱民如子,只能害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献饭并不图皇帝所赐银两,而是希望他管好国家,给百姓带来安定生活.
  杨贵妃死后,遗落在路上一只香袜为一位农民大嫂拾到,无以为生的农民大嫂,向前来到马隗坡前瞻仰美人断魂之坟墓的游客展示此袜,收取小费,勉强苟活.这一细节,更增添了戏剧和人物命运的悲剧色彩.
  第三, 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现实与幻景交错,史实与演绎结合,构思奇特.
  作品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如安史之乱,如全军敢于在皇帝面前哗变,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等,都是忠于历史的写实.同时,还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现实与幻景交错,如写杨贵妃的香魂不散,最终与李隆基在天宫团圆.其唱词也十分感人[豆叶黄]“乍相逢执手,痛咽难言.想当日玉折香摧,都只为时衰力软,累伊冤惨,尽咱罪愆.到今日满心惭愧,诉不出相思万万千.”俩人相拥而泣,泪湿衣衫.[五供养]“仙家美眷,比翼枝连,好合依然.天将离恨补,海把怨愁填.谢苍苍可怜,泼情肠翻新重建.添注个鸳鸯牒,紫霄边,千秋万古证奇缘.”(见《长生殿》精装汉英对照本,外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560页和562页)这种奇特的构思,符合人们追求大团圆的结局,满足人们对真善美执着的追求、希望真善美永远不朽的心理,也是对因果报应论的一种升华.这种手法是在对《长恨歌》和《梧桐雨》继承的基础上,更为大胆和超乎寻常的超越.因此,使作品更加浪漫,更加丰富而深情,更加一波三折,更加生动感人.
  第四, 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堪称不朽的艺术精品
  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如第二十四出《惊变》[粉蝶儿]“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御园中秋色斑斓:柳添黄,苹减绿,红莲脱瓣.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见《长生殿》精装汉英对照本,外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256页)把秋景中,队队归雁南飞的壮美景象和花园中柳叶黄,桂花怒放的典雅之美描写得呼之欲出,读之陶醉,听到昆曲的优美的旋律更是在人们的脑海中、眼帘中再也挥之不去.
  又如第二十九出《闻铃》把对唐明皇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热烈讴歌推向了极致,如深深打动观众并被广泛流传且传诵不衰的名句:[前腔]“渐渐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对着伤情处,转自忆荒茔.白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语娉婷,相将早晚伴幽冥.一恸空山寂,铃声相应,阁道崚嶒,似我回肠恨怎平!” (见《长生殿》精装汉英对照本,外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326页)今天读来,这些情景交融的优美名句,仍能让人泪湿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