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很多古人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2:31:44
为啥很多古人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啊?

为啥很多古人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啊?
为啥很多古人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啊?

为啥很多古人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啊?
这要从两点上说起吧:首先,古代生活单调,不像现代人分心过多,因而能专心做某件事.就像王羲之,小时候练字能把一池的水染黑.身为世家贵胄,他一不用关心生活用度,二不用关心成人以后的工作.比较之下,比现代人所分心的事太少了.
再有,是有很多古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不过所谓流传下来的“过目不忘”的人物有多少呢,上百还是上千,或是上万,这有个前题,这么多人例,是从二千多年积累下来的,平均下来,还能有多少呢.再奇异的事,随著年代的积累也会多起来.

如果要以现在的智商标准来测试古人很当代人,其实古人是不如当代人的。你说的过目不忘的本领。我大胆猜测一下,可能来自小说中的描写,或者来自一小部分正史。而这些东西,按照我们的文化传统“名留青史”,显然作者记录和描写的多是那些,在当时人群中占很微小的杰出的一部分人,而且古代的对宇宙的认知还比较狭隘,知识种类也不能和现代比,一个具有好记性的人,显然看起来要比周边的人聪明的多,也就很容易取的成功。所以你会觉...

全部展开

如果要以现在的智商标准来测试古人很当代人,其实古人是不如当代人的。你说的过目不忘的本领。我大胆猜测一下,可能来自小说中的描写,或者来自一小部分正史。而这些东西,按照我们的文化传统“名留青史”,显然作者记录和描写的多是那些,在当时人群中占很微小的杰出的一部分人,而且古代的对宇宙的认知还比较狭隘,知识种类也不能和现代比,一个具有好记性的人,显然看起来要比周边的人聪明的多,也就很容易取的成功。所以你会觉得,随便那篇描写古人的资料,多是这样的人。但其实在当代这样的人比古人要多的多,可在当代,一个人要成功,光有好记性是不够的,要包括很多的别的知识。

收起

惊人的记忆力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去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显示曹操的才华。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无名氏所作。”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

全部展开

惊人的记忆力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去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显示曹操的才华。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无名氏所作。”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其实曹操上了张松的大当:张松用他惊人的记忆力,把整部《孟德新书》硬是背了下来。 古今中外,类似张松这样过目不忘的大有人在。我国东汉时的思想家王充,年轻时看书,“一见即能诵忆”。三国魏时的王粲,能“过目不忘”。有一次,他与朋友们看了路边的一块碑文,朋友们有意要考他一下,叫他把刚看过的很长的碑文背诵出来,他果然背得一字不差。 唐朝有个学士叫常敬忠,10多岁时已经把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有一次,唐玄宗叫人对他进行考试,拿出一本非常罕见的万言书,要他阅读10遍后背诵出来。结果,常敬忠读到第七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唐朝还有个崔涓,刚到杭州做刺史时,为了熟悉衙门中的书吏、差役等人的姓名,便命每人以纸一幅,用大字写上自己的姓名,缚于襟上。他看过一遍后,好几百个书吏、差役,便都能直呼其名。 1983年,我国首届民间文学一等奖的获得者是一位66岁的老人,他就是《玛纳斯》的歌手朱素甫·玛玛依。《玛纳斯》是我国柯尔克孜族流传的一部英雄史诗,有25万行诗句。可是,朱素甫·玛玛依却能完整地背诵出来。 欧洲核研究中心一位荷兰的程序设计专家克莱因,也是个记忆高手。他能记住100×100以下的乘法表,1000×1000以下的平方根,150以下数字的对数值,而且能记到小数点后面第十四位。此人还能记住历史上任何一天是星期几。 记忆超人 前苏联的尤里·诺维科夫,被人们称为“记忆超人”。他的记忆力表演是十精采的:舞台上有5块黑板,每一块黑板上有30个小格子,这些格子里填满了数字。诺维科夫只不过朝这些数字看了几秒钟,就轻松自如地从左到右把黑板上写的150个数字都背了出来。接着,他又从右到左,由上而下,自下而上,甚至按斜角线方向分别流利地说出所有的数字。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脑平均每次只能记住7个数字。诺维科夫竟然过目不忘这么多的数字信息,实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拉詹·马哈德万,也是个记忆力超群的人。这位来自印度的青年人,早在孩提时期就已经显示出非凡的背诵天赋。比如,他能背出加尔各答车站的整套火车时刻表,使小伙伴们大为惊讶。 法国数学家费托在16世纪证明,圆周率是个永无终结的“无尽数”。于是,背诵它便成了人们检测记忆力的一种方法。1957年,一个英国人在背诵圆周率的数值时,一直背到小数点后面5050位;1978年,加拿大一位17岁的学生一口气背到了小数点后面8750位,打破了英国人的纪录。 1981年7月5日,马哈德万在芒加罗耳一个挤满人的会议厅里,开始背诵圆周率的数值。他轻松地背完了前面的768个数字,喝了几口饮料,又滔滔不绝地背了下去。结果,他用3小时49分钟,准确无误地背到了小数点后面31811位,登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者的宝座,被誉为“过目不忘的天才”。如今,马哈德万正在奋力攻克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万位。 过目不忘之谜 人脑的记忆容量是相当惊人的,据研究相当于5亿本书的知识总量。人脑把这么多信息存放在哪里呢? 1951年,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彭菲尔特在给一个癫痫病人做手术时,偶然刺激到病人右脑半球的颞叶。突然,病人回忆起过去欣赏管弦乐队演奏的一幕。彭菲尔特又重复刺激时,病人再一次听到了同样的音乐。后来这位神经外科医生在给11岁的病儿做手术时,刺激了他的右脑半球的颞叶,这个孩子一下子回忆起过去跟小伙伴们玩耍的情景。事实表明,大脑颞叶是重要的记忆中枢。此后,科学家相继发现,大脑边缘系统的许多区域,也与记忆有关。 谁都希望自己具有出色的记忆能力,但是有超常记忆力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为什么这些人会过目不忘呢?诺维科夫曾经说过:“讲得确切些,与其说我是记忆超人,还不如说我发掘了自己的记忆潜力。”作为记忆物质基础的大脑,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是不大的。人们的记忆力之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于记忆潜力的发掘程度各不相同。
以上是从网上找的资料,我个人认为古人过目不忘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社会不够发达,没有电灯供他们晚上复习,还有就是宫廷斗争啊,你搞个间谍传个密信什么的,总不能看了以后还当成收藏品挂墙上吧?总而言之,除了社会这个“不可抗因素”以外,我认为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因素导致他们过目不忘,当然啦,咱也不能否认人家的天赋不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