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什么?如果用中国梦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该怎么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15:05:49
中国梦是什么?如果用中国梦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该怎么写?

中国梦是什么?如果用中国梦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该怎么写?
中国梦是什么?如果用中国梦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该怎么写?

中国梦是什么?如果用中国梦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该怎么写?
“中国梦”,令人振奋而神往.面对“中国梦”这个题目,怎么写呢?首先我们应该对题目的意思充分理解,内涵充分挖掘.“梦”,按字典解释,是指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我们常常说“做梦”“梦想”.“中国梦”,这里的“梦”是应该理解为“理想、抱负和蓝图”的意思.
  “梦”前面加上“中国”,这个梦就有了归属,属于了中国,成为中国概念.中国,有历史的中国,现在的中国.当下,21世纪初期,中国梦,就是现在的人们对未来中国的理想描绘、勾勒与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是最响亮的中国梦.
题目理解好了,接下来就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了.写什么呢?
  “中国梦”这个题目的内涵极其丰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文明、科技、农村、法治等等都是大中国梦的内容,也都是我们的写作内容.中国的人、家、土地等等,都可以进入文章,并且可以成为写作的一个视角.
  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重要问题结合起来,概括地说,可以分两大类:
  一、大处落笔,以史为鉴,纵横捭阖,以理服人.
  这类文章着眼于“中国梦”的整体或局部内容,以论述或夹叙夹议的手法,站在2013年这个时间点上,对古中国梦与今中国梦,中国梦与别国梦,中国的现实与将来等进行研究分析,古今结合,以史为鉴,分析形势,提出观点,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寻找路径、瞭望航线、引领发展、铸造精神、勾画蓝图的目的.此类文章务必史料翔实,视野开阔,论据有力,稳扎稳打.
  二、以小见大,生活入文,满怀期待,娓娓道来.
  这类文章以“我”的视角,写中国现实与中国梦里的“我”,“我”的观察、见闻、经历、感受和所思所想等,现实的不如人意、挣扎、拼搏和奋斗,未来的光明与灿烂,历史的沧海桑田,命运的枯荣浮沉,可以尽收笔下.“我的中国梦”“中国梦里的我”,宏大与渺小紧密结合,是这一类文章的代表.小角度、小人物,精雕细刻,娓娓道来,以小见大,以小搏 大,是这类文章的特点.
  梦想,从现实出发,是对现实的超越,是现实对未来的热切呼唤.未来的中国必将是以人为本、开放、和平、和谐、文明、富裕、发达、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中国,同学们在立意时切忌膨胀、虚妄和忘乎所以.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梦,就在我们脚下.

中国梦是一个追求的目标,是我们中国人民共同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时代的不同,中国梦也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是它的本质仍是不变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他的作用是1.指引了党和人民发展的方向。2.记录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主题主线。3.凝聚中国的力量,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全部展开

中国梦是一个追求的目标,是我们中国人民共同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时代的不同,中国梦也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是它的本质仍是不变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他的作用是1.指引了党和人民发展的方向。2.记录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主题主线。3.凝聚中国的力量,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1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分享百科名片:
时代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习近平阐述中国梦: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 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时代特征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大动力源
2012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
所谓“共同支点”,首先应考察梦想的动力源。既然是一个梦想,那么它必然是关乎人们尚未实现但又在努力争取实现的事情,并由此催生强烈的奋斗动机和动力。
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这也从宏观角度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才33年的中国,却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进步。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中国梦”的众志成城。
中国梦见证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先贤顾炎武早就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因为,国家好,大家才能好!
我们的祖父祖母出生于清末民初的动荡岁月,他们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父亲母亲出生于日寇的铁蹄下,他们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这一代出生于“文革”的动乱年代,见证了短缺经济的拮据,也见证了新世纪的新生活,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孩子呢?孩子的欢声笑语是最动听的音乐,他们理应有更好的未来。儿子是个“一零后”,他们这一代将见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懂得了个人幸福与国家梦想的关系,每个人心中又升腾起关于国家社会的梦想,我想那个梦想一定是五彩缤纷的,一定是芳菲满眼的,基调一定是玫瑰色的,因为玫瑰色最温暖。也许每个人的国家梦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一定是国泰民安、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公平正义。
我们的生活不是没有阴霾,既有“十面‘霾’伏”的尴尬,也有“房叔”“房妹”的不公,正因为还有种种不如意,所以才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能量。
“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专家认为,以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中国梦有别于以个人奋斗为特征的美国梦。
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前年出版了一本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高度关注的书,就叫《中国梦》,他认为中国在和强国的竞争中,中国必胜。同时指出:“如果我们不解决好中国信仰的问题,那么你就很难在竞争中得到金牌。因为信仰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的灵魂。”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追求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几次讲话中既强调了实干兴邦,又强调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也圆了房子、汽车、上学、养老的百姓梦。世界还将见证,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将在我们手中梦想成真!
我们的民族曾经历尽苦难,但那与汉武帝、唐太宗时代的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民族复兴梦召唤着我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又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抱美丽的中国梦!
富强三部曲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能否发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能否找到摆脱绝对贫困、摆脱极端落后的面貌,实现小康水平、小康社会、重新崛起和伟大复兴之路,历史给予回答:到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
评论(44)|68
2013-04-16 14:24热心网友
两会之后,官方开动宣传机器,大力宣传所谓“幸福中国”、“中国梦”。一时间,这些提法成为最时尚的政治表述。不过,对几十年听惯了各种政治口号,
已患上某种政治口号厌烦症的国人来讲,对这些听上去十分美好,却含意不清的口号到底能带来什么,抱着极大的疑问。官方热,民众冷,由此,或许也可看出中国
执政集团当下的某种困境以及未来中国演变的某种预兆。
“和谐社会”
2006年秋,当中共在16届6中全会做出所谓“建设和谐社会”决议时,笔者曾撰过一文,肯定在搞了几十年阶级斗争,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后,提出
“建设和谐社会”所具有的正面意义。但认为,如公民权益不能落实,这目标就绝难达成。“以国家的统一意志,动用政治权力来整齐划一地建设某种社会,哪怕是
冠以“和谐”二字,其结果究竟如何还是让人存疑。”
“如果真想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也许就可以先从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包括批评,反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权利和自由开始,一个和谐社会或可能真就建立起来了。”
如借用一下官方提倡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分析方法来做点分析,当年中共不准人们提“和谐”二字,认为那是封建思想,是没有政治觉悟的和事老哲学,
要不得,要讲阶级斗争,提倡革命造反。而现今大讲“和谐”,是否是统治集团的一种保守心态,一种统治策略的表现呢?权贵集团大发横财,社会矛盾激化,此时
再不可讲阶级斗争,要讲和谐了。
此后,“和谐”已成“河蟹”,“建设和谐社会”的说法就已成网民和大众的嘲笑和讥讽对象了。
“幸福中国”
新人主政,推出“中国梦”,将先前广东等地“幸福广东”等提法上升为国家目标,提出要建设“幸福中国”。从逻辑上说,这是承认现在的中国至少是不那么幸福。对这种现实主义的态度,我们需要给与予肯定。但还是那老问题:这“幸福中国”是否可能?笔者对此很有些怀疑。
道理很简单,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是靠他人强加而能得来的。物质上的改善只是某些相对的条件,决不会构成人的幸福感的充分条件。喝白水念经的修行人与要喝香槟的老板和要和可口可乐的年轻人的幸福感肯定是不一样的;而有汽车开但却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显然也不会感到很快乐……
从一般意义上讲,现代人包括今日中国人所普遍具有的某种生存意义的焦虑,与现代文明的特质有关,自然不是靠什么某政党的政策能够解决的。至于当下许
多中国人独特的不幸福感是与中国特殊的情境相关的:污染,腐败,社会不公,失业,安全的缺少,物价的上涨,住房的困难等都是众所皆知;此外,对一些人来
讲,生活水准改善后,个体尊严,表达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等方面的要求大幅提升,得不到满足,带来严重的挫折感,也是其缺少幸福感的一个根源。
上述这些造成“不幸福”的原因,是需要整体的改革特别是政治改革的推进才能有所消解的,而当下“幸福中国”的提法把重心多半放到民生方面,显然是药
不对症,也就注定难收其预定的成效。坦白说,“和谐社会”毕竟还具有某种与传统有些相承的地方,也较易理解。与其相比,“幸福中国”就显得更加空洞,缥
缈,虚浮。口号看似现代,但这种国家确定蓝图和生活方式的做法的背后所隐现的思路却依然让人感觉陈旧,带有旧时代的色彩,与这个体制搞运动的传统做法一脉
相传。
事实上,现代人的本质是自由的,需要自己来确定什么是幸福,国家只扮演那种自由框架的守护人的角色,不能越俎代抱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幸福,什么不是幸
福。因此,姑且不提那些目标是否能达到,即便环境和民生有所改善,如人们的权益得不到保证,无权自由表达,人们照旧是难以感到幸福的,所谓“幸福中国”也
就依旧是空中阁楼。
“中国梦”
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提法,“中国梦”之大让人觉得有些不着边际。如对照一下七年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央决议,其中相当大部分提法并无大的差别。如
果说“中国梦”有什么与以往不同的地方,可能就在于其对国家强盛,统一,主权完整方面的强调。这是几代国人的希望,无可厚非。但事实证明,没有坚实的制度
基础,没有公民的自由与社会的公正,即使一时强盛,终难保其长久。远例不提,苏联可谓一近鉴。谁敢说今日中国已强大过以往的苏联?而即便强盛,如果缺乏必
要的权力制衡,谁又能保证中国不会走上德日意当年的老路,给世界也给自己的人民最终带来灾难?须知:当年这三国都曾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高喊过其“伟大的民族
复兴”的。
官方一再强调“中国梦”的核心价值是爱国主义,这本就值得讨论。爱国的情感是自然和合理的,但爱国至上就是偏颇的。爱国之上必须有更高的价值标准
才能保证这种爱国不沦为偏执和狭隘的认知,不成为权力的自我标榜、论证的工具。提倡爱国的国家不一定都是腐败专制的,但专制腐败的政权却都以爱国为标榜,
这也几无例外。问题是,希特勒与那些反抗希特勒者的德国人谁更爱国?周游列国,道不行便要乘桴于海的孔子是否该被今日一些人骂为汉奸?爱国不绝于口却出卖
国家利益,把贪污的钱财以及子女送往海外的大小官员们和那些因批评这种现象被迫害的人士两者之间,何者又是真爱国者?……这些却都是我们不能不加以思考的
问题。
支撑一个伟大文明的价值从来是与人的尊严、权利、社会的正义等超越的价值相关的。中国文明的价值核心是仁义信爱。中国文明的复兴也只有在重新确认这
些价值并将其与现代的民主、权利、法治等价值和制度很好衔接时才真正可能。只有在符合这些价值时爱国才有意义。将落实公民权利作为其核心,“中国梦”就会成为激发巨大能量,除弊兴利,治邦兴国的理想;而公民权利得不到很好地落实和保障,“中国梦”就是场新“忽悠”,一场注定要破灭的幻梦。

收起

可以写奥运夺冠啊写他们的高贵品质在赞扬他们,,,然后从中折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