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什么时候有水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9:27:42
三个和尚什么时候有水吃?

三个和尚什么时候有水吃?
三个和尚什么时候有水吃?

三个和尚什么时候有水吃?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典型地体现了集体行动的失败.那么,我们要问:三个和尚就一定会没水吃吗?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人奥尔森教授提出的看法是:集体行动的成功取决于特定的两个条件.一是集体成员的“利益不对称”;二是存在“选择性激励机制”.第一个条件是说,在集体行动中有一些成员的利益比其他人的利益要大,其利益动机比较强烈,他愿意为集体做出较大的贡献.例如:三个和尚中有一个特别能喝水,也喜欢喝水,因此他去为大家挑水的可能性就很大.第二个条件叫“选择性激励机制”.选择性激励机制分为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正向激励又有多种情况:(1)利益激励,喝水的多少与挑水的多少直接挂钩;(2)搭售私人物品,挑水多的人可以与寺庙的住持共进晚餐并获得他的亲耳教诲;(3)其他激励,如下山挑水可以看一看山下的美人儿,或者下山挑水可以避免寺庙的体力劳动.反向激励主要是对搭便车者进行惩罚,例如成立喝水工会,不挑水者不得加入工会,而且挑上山的水不给非工会会员喝.奥尔森的学生、中国经济学家张宇燕对奥尔森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他写过一篇短文,名字就叫《从“三个和尚没水吃”谈起》.张宇燕指出,一个和尚独居时他可以挑水吃,这叫情况A;两个和尚抬水吃,这叫情况B;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叫情况C.A和B都很好解释,在情况C中,问题就比较复杂了.无论是挑水还是抬水,总会存在搭便车的行为.一般地讲,三个和尚存在时,有两种解决吃水的办法,其一是三人轮流值日,其二是轮流抬水.这似乎是公平的,但存在着很多问题:(1)和尚甲接受了第一种方案,但其余俩人反对,理由是,甲消费水的量是他们两人的总和,这不公平.(2)即使三人都接受了上述方案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为在实践中还存在大量的实际问题,例如某一个和尚生病了,谁来替代?有人偷懒怎么办?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合作变得十分困难.情况C是极不稳定的,在它的前面有三条出路:一是回到情况A,各干各的;二是演化为情况B外带一个情况A;三是进行组织革命,如再引进一位和尚,组成新的团体.新引进的这位和尚严格监督各人对水的生产与消费.于是外部性得到抑制且交易成本下降.这真是一个好主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陈抗教授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三个和尚如何有水吃”.他指出,根据诸多的实验,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规范使用者”,按规则行事,属于“以德报德、以怨报怨”型,这类人占70%左右;二是理性利己主义者,这类人占30%左右.规范使用者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条件合作者”,只要有一定的互惠利益就可以进行合作;另一种是“志愿惩罚者”,他们对于搭便车者深恶痛绝,只要有可能,就会自发地对搭便车者进行惩罚.可以看出:三个和尚有没有水喝完全取决于那两个“规范使用者”中有没有志愿惩罚者.如果两个“规范使用者”都是属于条件合作者类型的人员,那么最终的结局还是三个和尚没水吃.假如有一个和尚是“志愿惩罚者”,情况就会发生变化,这位侠义的和尚会努力地盯住想搭便车的“理性利己主义”和尚,逼迫他参加抬水行动,于是:三个和尚有水吃.毫无疑问,这种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问题是:“志愿惩罚者”到底能坚持多久?假如“理性利己主义”和尚不惜一切代价地贿赂“志愿惩罚者”,“志愿惩罚者”会不会最终与“理性利己主义”和尚合谋?究竟怎样来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难题呢?我认为关键还是制度.建立制度至关重要.建立什么制度?其一,激励制度.挑水多的和尚可以给予升级、调薪、评先进之类的激励;其二,利益相关制度.挑水的多少与其消费的水量相挂钩;其三,分层制度.专门培养对于挑水事业有感情和有专长的和尚;其四,权利规则.制定必要的“挑水宪章”或者“挑水基本法”,规定每个人的挑水责任与权利;其五,惩罚制度.一旦发现违反挑水制度的和尚,立即进行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