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故事有什么例子吗?如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0:54:04
奥运故事有什么例子吗?如题

奥运故事有什么例子吗?如题
奥运故事有什么例子吗?
如题

奥运故事有什么例子吗?如题
在伦敦的第四届奥运会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或者说胜利在最后的时刻非常遗憾地从他身边溜走了,但他却让体育的精神得到了最为广泛的传播——这个人的名字叫多兰多?皮特里. 有人说他是意大利的一位糖果商,有人说他是糕点师,其实他在成为职业运动员前的真正职业是一个做意大利面条的工人.大家都说他是小个子,他的身高的确只有1.59米. 在以前的三次奥运会上,马拉松的距离并不固定,而是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线路,确定距离,不过每次都没有超过25英里(40公里)的.到了伦敦奥运会,因为皇室的成员、特别是亚历克山德拉王后要看比赛,所以比赛路线的设计必须方便皇室成员的观看.结果比赛的起点被定在温莎宫前面的广场上,终点设在主体育场——也就是白城体育场的皇室包厢前. 从温莎宫到白城体育场的距离正好是26英里,为了比赛最后结束在皇室包厢前,运动员还要在体育场内再跑一周,距离是586码.26英里586码,正好折合公制是42.195公里.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距离才被固定下来,成为了马拉松比赛的正式规定距离. 意大利人皮特里早年曾经是一位自行车运动员,后来才转练马拉松,所以他所擅长的并不是速度,而是耐力.在比赛的一开始,他没有取得很好的领先位置,不过他按自己的节奏跑得还很舒服.说到舒服,这次的马拉松比赛找到了一个赞助商,这个赞助商是个饮料生产商,所以他们不仅在沿途设立了大量的饮水站,而且还为选手们准备了冷热饮料——当然是自己的品牌、大米布丁、香蕉、葡萄干、牛奶,甚至还有香槟. 当天的气温虽然不到26℃,但按照英国人的标准,这个气温显然是很高的,而且根据当时的规则,运动员的着装必须是过肘和过膝的衣裤,所以赞助商又为运动员准备了大量的沾满科隆香水的海绵块来降温,以至于有人形容说:这是有史以来“最香的一次奥运会比赛”. 在前面的大半程中,几个运动员交替领先,而皮特里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跑.快到30公里的时候,许多人都放慢了速度或者退出了比赛,在前面竞争而有可能夺得金牌的,好像只剩下南非的海弗伦和意大利的皮特里了. 南非选手海弗伦一路领先,皮特里比他慢3分钟.但没过多久,海弗伦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致命错误,在经过一个饮水站的时候,他没有抵御住丰盛食品的诱惑,喝了一杯赞助商放在那里的香槟酒.结果正是这杯酒让他吃尽了苦头,没过多久他就抽筋而且晕过去了. 当皮特里跑到那个饮水站的时候,看到有人正在拼命地拍打海弗伦的后背.当人们看到他时,热情地叫喊着他,好像他已经获得了冠军一样.在如此有煽动性的助威声中,他开始像中跑运动员一样加速.消息传到运动场内,广播对大家宣布:19号选手领先.亚历山德拉王后开始翻阅运动员名册,那上面写着:19号——皮特里?多兰多.他的姓名被印颠倒了. 显然是疯狂的观众让皮特里也变得疯狂了起来,他跑得太快了,突然的加速使他消耗了宝贵的体力. 皮特里终于跑进了体育场,全场9万多名观众发出了海啸一般的欢呼声.但很快又都安静了下来.他们看到皮特里步履蹒跚、精疲力竭,他神志不清,两条腿在本能地向前迈着,甚至有些搞不清自己身处何地了. 通过体育场的大门后,皮特里左顾右盼,竟然跑错了方向.在场的观众再一次惊愕地喊了起来,英国王后也从包厢的座位上站了起来.有几个人箭步奔向皮特里,把他的身体扭转了过来.但皮特里仍然没有清醒,他目光呆滞,步子越来越慢,几乎迈不开步.为了鼓励他,运动员、工作人员和观众跟在他一旁跑着,不断地鼓励他说:胜利已近在眼前! 但对当时的皮特里来说,任何的鼓励都无济于事.他突然停住了脚步,不由自主地倒了下去.几秒钟后,他又睁开眼睛,吃力地站了起来,试图走几步,观众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可是很快,他又倒在了地上. 一次,两次,三次,皮特里一次次地倒下,又一次次地被扶起来,一大群人都围在他的身边,其中有裁判和医生.有人扶着他,有人试图用海绵给他擦身体,其中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亚瑟?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而在观众当中,许多人都请求人们帮帮这个小个子运动员,但也有个别清醒的人大声地提醒着那些伸出手去的官员们:“让他自己跑吧,不然你们会毁了他!” 突然间,体育场的另一端再一次喧闹了起来,跑在第二的美国队员约翰?海斯跑进了运动场,虽说他也非常地疲惫,但毕竟还能保持正常的跑步姿态和一定的前进速度.这时,田径项目的负责人杰克?安德鲁跑了过去,用手扶起距离终点线还有不到十米的、已经昏过去的皮特里,架着他通过了终点线.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震耳欲聋,连王后也鼓起掌来. 意大利的国旗立刻被升起在体育场的上空,不过第二个跑进体育场的海斯提出了抗议,因为在比赛中运动员是不能接受别人的帮助的.一个小时以后,这个抗议被接受了——海斯获得了冠军,而皮特里只能算是没有完成比赛.不过亚历山德拉王后可不想让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她吩咐在第二天的时候,让皮特里重回白城体育场,而王后要亲自给他颁发一座和冠军一样的奖杯. 如果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大概也只是一场感人的悲喜剧罢了.在这之前发生的一件事和皮特里的际遇结合起来,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在马拉松比赛前几天,1908年7月19日星期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男爵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参加了一次礼拜,宾希尔法尼亚大主教作了布道.五天之后,顾拜旦男爵在英国政府为伦敦奥运会举办的一次盛宴上用法文说道:“上星期日,宾希尔法尼亚大主教在布道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奥运会上获胜并不比参加奥运会更重要.” 后来,顾拜旦把主教的这句话改为:“奥运会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参加而非获胜,正如人生的真谛,不是在于征服他人,而在于自我的努力及奋斗.”这句话渐渐演变成了今天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句话——“重在参与”,而这句话已经成了与“更快、更高、更强”一起来诠释奥林匹克精神的名言. 这句名言和皮特里的精彩故事,显得那样的相得益彰.从那时起,人们就一直把这句话和这个故事连到了一起,而皮特里这个名字,也就成了“重在参与”的同义词. 上一篇:英语幽默小故事 下一篇:奥运小故事 百度中查看“关于奥运的小故事”相关文章 谷歌中查看“关于奥运的小故事”相关文章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文章来自网络搜集,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