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苗写英雄的成语的英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13:41:42
有苗写英雄的成语的英雄故事

有苗写英雄的成语的英雄故事
有苗写英雄的成语的英雄故事

有苗写英雄的成语的英雄故事
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
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以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据守的桥型暗堡,壮烈牺牲,时年19岁.
英雄牺牲了,英雄的光辉形象永存.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1954年,隆化县委、县政府为纪念董存瑞烈士,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民政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联合定为全国百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被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董存瑞烈士陵园,建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1954年建成后,又于1957年、1960年、1967年、1975年先后几次扩建,初步形成了纪念体系.1987年,重建了烈士纪念碑,1991年,重建了董存瑞烈士纪念馆.现在,董存瑞烈士陵园共占地71000平方米,有9项纪念建筑.陵园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396米的中央主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门、牌楼、董存瑞烈士塑像、董存瑞纪念碑、烈士墓.大门横额上是萧克将军题写的园名“董存瑞烈士陵园”.董存瑞纪念馆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馆名.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用金色大字镌刻着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的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1995年5月25日开展的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着董存瑞烈士事迹图片、油画、烈士遗物,并陈展着重要的文献资料和有关董存瑞烈士事迹的文艺作品50余册、件;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为英雄题写的诗、词100余件.由著名播音员方明解说的半景画,反映1948年隆化攻坚战的电动沙盘,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地展现了隆化攻坚战的浴血奋战场面和董存瑞的英雄壮举.陵园外西南200米的地方,是董存瑞当年炸毁的敌桥型暗堡处,建有花岗石碑身、高4米的“董存瑞烈士牺牲地址”标志碑.为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参观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人士的题词,于1998年5月修建了对称的两座“名人题词碑廊”,将这些题词以石刻形式展出.省、市领导于1998年5月25日在董存瑞牺牲50周年纪念日上,为新塑的董存瑞铜像揭幕.
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一个贫苦家庭.残酷的社会现实,铸就了他幼小心灵中朴素的阶级感情.1940年,董存瑞已经11岁.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开始在董存瑞的家乡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董存瑞担任了南山堡第一任儿童团长.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区小队,同年,被编入冀热察军区第九旅,成了一名正式的八路军战士.1947年3月,董存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向党宣誓:“我把这辈子交给党,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948年,董存瑞所在部队升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5月,部队奉命向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的大门——隆化城挺进.
隆化是承德的屏障,国民党军在这里驻有一个团的兵力,周围筑有40多个永久性碉堡,由母堡、子堡组成碉堡群.在碉堡群周围,还设有很多副防御工事,如鹿砦、铁丝网、陷井、梅花桩、外壕等,各碉堡群之间都有火力联系,构成交叉火网.这些工事与隆化城依托的苔山、龙头山的有利地形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相当坚固的防御体系.因此,国民党认为隆化“固若金汤”.当解放军包围隆化之后,国民党军十三军军长石觉还在承德吹嘘:“共军能打下隆化,我就把承德白送给他们.” 5月18日,部队开到距隆化城不到5千米的土窑子沟,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24日上午11点,全营召开“挂帅点将”战前动员大会,董存瑞第一个站起来,要求首长批准他挂帅.同志们都深知他机智勇敢,多次立功受奖,又是爆破能手,谁也不和他争,一致表示同意.董存瑞当上了“爆破元帅”,他点了郅顺义为“突击大将”,机枪班班长为火力掩护组组长,一班长为支援组长.然后,董存瑞代表大家表示决心,他激动地说:“我们练兵、诉苦为什么?去年打隆化我们一些同志牺牲了又是为什么?这回党把最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了,没二话,天塌了也得完成!坚决响应党的‘五一’号召,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这次战斗中,我负伤不下火线,牺牲了当个掩体,死也要把隆化拿下来!”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5时25分,命令下达,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任主攻,从城东北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运动.敌人的机枪严密封锁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六连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学东北面的旧衙门碉堡群.董存瑞带领爆破组连续爆破了敌人4个炮楼、5个碉堡,胜利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牺牲,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白副连长说:“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就是只剩下我一个人,也要完成任务.”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和郭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递给指导员说:“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的一次党费.”指导员接过小纸包,紧紧地握住董存瑞的手,深情地望着他说:“你一定要回来,我们都等着你胜利归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董存瑞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郅顺义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了个稀巴烂.董存瑞趁这机会,冲进了开阔地,敌人的机枪更疯狂地朝这边射击,子弹打得他身边的尘土直冒烟.董存瑞沉着机智,他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也似的向前跃进几米.敌人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敌人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威震敌胆.大批的后续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就在这个时候,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样,“哗哗”地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不动了,他抬头看了看桥顶,又扭头向后望了一眼,略略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火花和白烟!董存瑞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看到这情景,郅顺义不顾一切地跳下旱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只听董存瑞朝他大声喊:“卧倒,快卧倒!”紧接着,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的战友们高喊着这震撼山河的口号,冲进了隆化中学.
血一样鲜艳的红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高高飘扬.
董存瑞牺牲后,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决定:“为纪念收复隆化战斗中英勇顽强自我牺牲的人民英雄董存瑞同志,特决定隆化中学改称存瑞中学,以志永垂.”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
董存瑞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董存瑞烈士战斗过的地方,由肖克题写园名.陵园内有大型烈士雕像、烈士墓及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由朱德题词,纪念亭刻有碑文.

安良除暴
宠辱不惊
分文不取
分文未取
交淡若水
君辱臣死
君子之交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轻财好施
轻财好义
轻财重义
情真意切
情至意尽
仁至义尽
死得其所
死而后已
向风慕义
义不容辞
致之度外
置之度外
置诸度外
忠肝义胆

全部展开

安良除暴
宠辱不惊
分文不取
分文未取
交淡若水
君辱臣死
君子之交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轻财好施
轻财好义
轻财重义
情真意切
情至意尽
仁至义尽
死得其所
死而后已
向风慕义
义不容辞
致之度外
置之度外
置诸度外
忠肝义胆
重气轻命
重气轻生
重义轻财
重义轻生
成语大王4.0免费版本上边还有
参考资料:成语大王4.0免费版本

收起

分文不取 君子之交 安良除暴

1967年10月9日,拉丁美洲著名革命家、“游击中心”理论倡导者切·格瓦拉在前一天战斗中负伤被俘后,被美国支持的玻利维亚军人政权枪决。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切·格瓦拉的名字便在世界传扬。当年中国也曾称赞过他在古巴推行的游击战道路,而西方对他则冠以“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等称号。直至2000年,北京舞台上演的话剧《格瓦拉》还曾轰动一时。那个生活在地球另一面的传奇革命家,其...

全部展开

1967年10月9日,拉丁美洲著名革命家、“游击中心”理论倡导者切·格瓦拉在前一天战斗中负伤被俘后,被美国支持的玻利维亚军人政权枪决。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切·格瓦拉的名字便在世界传扬。当年中国也曾称赞过他在古巴推行的游击战道路,而西方对他则冠以“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等称号。直至2000年,北京舞台上演的话剧《格瓦拉》还曾轰动一时。那个生活在地球另一面的传奇革命家,其战斗和生活的轨迹其实曾与我们紧密相关,其悲欢也值得国人品味反思……
■以毛泽东著作为师,为穷苦人的利益而抛弃了医生的职业到古巴打游击
在古巴革命中闻名的格瓦拉,原本是阿根廷人。他于1928年生于较优裕的家庭,毕业于医学院,在行医中痛感人民苦难非药可治,在阅读了马列著作后决心从事政治斗争,以解放整个拉丁美洲为己任。1957年,他在墨西哥结识了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罗并与其结成密友,两人很快便率一支小队乘船潜回古巴,登陆后他们上山进行游击战,一年多后就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权。
在“七支步枪起家”的斗争中,格瓦拉读过西班牙文本的《毛泽东选集》后深受启发,后来他一再说:“毛泽东是游击战大师,我只是个小学生。”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翌年,格瓦拉便来华访问。他见到了被自己奉为导师的毛泽东,两人亲密地拉着手说话。回国后,格瓦拉便拿起甘蔗刀下田,宣布这是仿照人民公社的榜样,并号召民众学习中国专家不计较工资只讲奉献的精神。
格瓦拉做体力活并不是装样子给群众看的,而是实实在在地真干,业余时间特别是星期六下午,他的时间主要用于义务劳动。他公私分明,年幼的孩子生了急病,他也绝不许用自己的公车送医院。在当时物资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发给每个高级领导人一张特殊供应卡,位居国家第二把手的格瓦拉马上退回,而且始终要求家人到商店同普通百姓一样排队买东西。至于他那些同战士一样站岗,治疗被视为瘟神的麻风病人从不戴手套一类的故事,更是广为传扬。正是这种毫无利己动机的献身榜样,使格瓦拉能够超越时空,被贫困国度的民众和许多富足的西方人同时接受和称赞。卡斯特罗对这位战友的评价则是:“一个在行动上没有一丝污点,在举动中毫无瑕疵的典范就是切!”
■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矛盾,使他离开古巴进入他国丛林
在革命胜利后的古巴,格瓦拉在取得古巴国籍后只呆了六年。当时,中苏论战势同水火后,他感到两面为难,便在1965年2月再次来华访问,他主张同苏联停止论战,但他的建议未被接受,他也没见到毛泽东。带着忧郁离华后,格瓦拉便在公开场合消失,并登报宣布放弃职务和国籍,使古巴政府不必对其行为负责。
后来人们知道,1965年春,格瓦拉进入了刚果(利)东部,指导当地的左派游击队。几个月后,他失望地离开,因为他感到当地人不愿认真打仗,所以失败无法挽回。隐蔽回古巴休整几个月后,1966年11月,格瓦拉又带领几十个说西班牙语的外籍人进入玻利维亚,在丛林中展开游击战。
对于格瓦拉为什么出走,三十多年来不少研究者有过多种解释。多数意见是,他想摆脱国际共运的分歧,在南美洲再树立起一个革命榜样。不过,从近些年发掘出的他的一些当年的文件笔记中看,格瓦拉其实有更深层次的想法,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诸多疑问,想另辟一条新路。
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是首任国家银行行长,可他却主张废除货币建立“不用钱的文明”。从事建设时,他反对“物质动力”,主张消灭个人主义,要求用劳动竞赛来驱动。由于美国的封锁,经济难以自给的古巴不得不大量接受苏援,在体制和指导原则方面也学习苏联模式,对此格瓦拉很失望,认为从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起就开始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先例,而只有战争条件下同志关系才是真正纯洁的兄弟关系。他这类理想主义的主张,在和平建设的现实生活中注定难以实行,到另一个国度用以往的战争方式再做新探索就势在必然。
抛弃古巴优裕且安宁的城市生活,再进入毒蛇蚊虫出没的南美丛林,对从小便患哮喘病的格瓦拉绝非易事,但是为了理想他义无反顾。在近一年艰难的山区游击跋涉中,格瓦拉只靠一匹骡子驮行李,忍受了诸多困苦,面对追剿和陷入绝境也毫不动摇,并宣布绝不让敌人活捉自己。在1967年10月8日的最后战斗中,他因负伤并犯了哮喘病,才当了俘虏。
■“游击中心”理论随着他的牺牲而终结,忘我的人格魅力却长存人间
格瓦拉学过中国的游击战理论,他提出的“游击中心”论却又有一些不同之处,其中特别强调少数精英的作用,认为到处游击示范便可让民众一涌而起推翻反动政府,而很少注重根据地建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格瓦拉最后在玻利维亚的牺牲虽然悲壮,却说明了外籍人到别国输出革命很难成功,实践标准也对其游击理论做了最无情的检验。
记得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内曾翻译过格瓦拉的《游击笔记》(内部出版),笔者曾问过许多熟悉游击战的老前辈的观后感,回答都是叹息不已。从书中可看出,格瓦拉最后近一年在山区到处游动,他想“解放”的当地农民对其却非常冷淡,没有一个人参加游击队,甚至向政府军告密。这支队伍成了无水之鱼,人越打越少,能坚持那么久全靠顽强的毅力和信念支持。
格瓦拉的小队遭伏击覆没,本人被俘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同他谈了话,出于敬佩曾主张送到关塔那摩关押,玻政府却坚持处决。因该国已取消死刑,刽子手便于10月9日把格瓦拉带出来,迎面用冲锋枪向他扫射,然后拍照后公布说格瓦拉是阵亡。面对枪口,格瓦拉昂首挺胸,无愧于一个战士的形象!
格瓦拉牺牲后,比生前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亚非拉国家有了众多崇拜者。在许多国家的群众集会上,经常可看到他的画像和毛泽东像并列。那幅穿作战服留胡子的照片,成了为摆脱苦难而奋斗的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苏东巨变后,全球虽出现了意识形态趋向淡漠的情形,众多人却仍有“格瓦拉情结”。1997年是他牺牲30周年,恰好其遗骨在玻利维亚被发现,南美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阿根廷还专门为他拍摄了故事片,并在国会大厦前举行诗歌朗诵会。更有成千上万各国青年聚集到格瓦拉牺牲的玻利维亚尤罗山谷,昔日冷寂的失败之地召开了欢声鼎沸的大会;古巴的悼念活动更是盛况空前……随后,在北京话剧舞台上出现的格瓦拉,也造成过轰动效应。剧中主人公谴责种种社会不公后大声说:“不革命行吗?”观众(多是年轻人)立即报以一阵掌声和呼喊。当然,剧场内同时也有笑声和叹息,表现出中国新时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情感的多样性。
国际范围内“格瓦拉热”几十年不衰,比格瓦拉本人的胜利和悲剧更值得人们思考。如今,在我们这个喧闹的世界上虽然物欲横流,人们需要物质利益,然而对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却没有泯灭。只要社会还存在着压迫和不公,切·格瓦拉那种为解放苦难者不惜献身的精神便永远会受尊崇,众多青年人仍会高呼着:“切!切!”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澜
光明磊落 化险为夷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
大获全胜 义无反顾 久经沙场 谈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经百战 智勇双全 闻鸡起舞
勇往直前 视死如归 单枪匹马 所向披靡
坚贞不屈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毛遂自荐--毛遂
脱颖而出--毛遂
老马识途--齐桓公
一鼓作气--曹刿
厉兵秣马--眩高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饮马黄河--楚庄王
问鼎中原--楚庄王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蔺相如与廉颇
围魏救赵--孙膑
力拔千均--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四面楚歌--项羽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
马革裹尸--马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望梅止渴--曹操
说曹操曹操到--曹操
坚壁清野--荀彧
赤膊上阵--许褚
三顾茅庐--刘备
欲擒故纵--诸葛亮
草船借箭--诸葛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
刮骨去毒--关羽
宝刀不老--黄忠
刮目相看--吕蒙
东山再起--谢安
击楫中流--祖逖
长风破浪--宗悫
尽忠报国--岳飞

收起

你妈叫

大义凛然.不屈不挠.中流砥柱